时间:2022-12-18 14:46:11 | 浏览:2056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李麻花
《1》
有茶友好奇,蜜桃桂味大红袍是怎么回事?
既有蜜桃香,又有桂皮味,横竖看去,这都应该叫肉桂啊。
且慢,先不急。
肉桂和大红袍它们有本质区别。
市面上的肉桂主流是单品纯料,不拼入其它品种。
但常见的商品大红袍不同,离不开拼配。
唯有经过多元化拼配,才能形成各家风味各异的大红袍特色。
虽说近些年,蜜桃香肉桂很出名,大桂皮肉桂也很出名,但将蜜桃+桂味组合在一起,里面未必全部都是肉桂。
因为能出桂皮香的品种,不止是肉桂,还有丹桂。
至于能出蜜桃香的岩茶品种,那就更丰富了。
春桃、矮脚乌龙等,同样能出蜜桃香。
经过排列组合之后,在一泡拼配大红袍里,能有无数种风味潜力。
既能出现清甜水蜜桃香,又能带有辛锐桂皮香的大红袍,需要集齐多种机缘巧合。
一句话,并没有那么简单!
《2》
大红袍和肉桂的关系,错综复杂。
曾经,有茶友向麻花提了一个难题——是不是过去的岩茶都叫大红袍,现在的岩茶都叫肉桂?
额,为啥会这样想?
因为早些年,大红袍就已经在他们当地很出名,是送礼佳品。
哪怕是没喝过大红袍的人,多半也会听过它的大名。
但现在,情形慢慢变了。大红袍的名气和人气仿佛不如往年。
相反是各式各样的“肉”,在茶圈内你方唱罢我登场,好不热闹。
牛肉(牛栏坑肉桂)、马肉(马头岩肉桂)、猴肉(水帘洞肉桂)、猫肉(猫儿石肉桂)、猪肉(竹窠肉桂)、狮肉(狮子峰肉桂)。
各式花样的全肉宴,接踵而至,让人看花了眼。
所以,难免会给路人级茶客留下这样的印象。
在过去介绍岩茶,少不了搬出大红袍。
现如今再提起岩茶,不能少了“肉桂”。
但提到大红袍和肉桂的区分,可不止那么简单。
从大方向看,大红袍与肉桂是独立品种,它们都归属岩茶。
按“过去的岩茶叫大红袍,现在的岩茶叫肉桂”的逻辑,难免会闹出尴尬!
《3》
之前接到一个新茶友的要求。
能不能拍点视频,讲一讲大红袍、肉桂、水仙,分别该怎么冲泡?
还有,大红袍和肉桂我怎么看起来都一样,混在一起压根分不清,我该怎么区分?
先谈冲泡,岩茶冲泡的常规方法,基本都一样。
茶具上,建议优先考虑盖碗冲泡。
110毫升标准碗,投入8克干茶,在干茶上方环壁快速注水。
注水之后,立刻合盖。
快,快,快速出汤,分秒必争,即刻倒出,迅速实现茶水分离。
基本在茶味没有被泡淡之前,冲泡原则都是如此,尽量求快。
等泡到尾水之后,再适当坐杯。
通过延长浸泡时间,帮助茶味浸出,直至茶味彻底泡淡,才算彻底完美结局。
再论分辨,讲真单靠看干茶,要想一眼就分清这是水仙,是肉桂,还是大红袍,基本不可能。
横竖看去,都是黑褐、深褐、深板栗壳色的干茶条索。
顶多在条索长短、粗细、紧结程度、整碎程度上,略有不同罢了。
受采摘标准、山场环境、树龄高低、做青焙火方式影响,很难反映出具体品种情况。
所以,在观察岩茶干茶条索时,要想顺利做到连连看。
单凭肉眼,就想分清肉桂和大红袍的不同,并不现实。
《4》
喝岩茶,如何才能分清大红袍和肉桂?
从理论上,大红袍的茶味没有固定模板。
各家拼配原料不同,配方不同,年份差异不同,做出来的茶味天差地别。
只要不是同一个批次,基本遇不到一模一样的大红袍。
哪怕粗略分类看,市面上的大红袍,风味类型各异。
有“走香派”,即茶香表现特别“抓人”。
因为里面拼进了大量的高香小品种,泡开之后,花香格外张扬。
喜欢喝香气馥郁口味的茶客,会喜欢这样的茶味。
但对很多老茶客来说,这样的大红袍容易喝腻,风味平衡感略有欠缺。
有“重水派”,即汤感表现特别醇,特别厚。
周末在外面就喝到一泡传统风格大红袍,连泡三冲,竟然都没有闻出明显花香,相反是低沉的药香、木质香在唱主调。
但茶汤喝起来,水路还不错。
汤感醇,厚度尚可。
只可惜,喝完之后嘴里没能留下茶香。
当然,还有“重水求香”的,香气滋味均衡感极好。
不过这样表现完美的岩茶,比较难得,不容易遇到。
一言概之,大红袍的香气、滋味没有具体的香型、茶味特征描述。
只要喝起来有香气,有汤感,有韵味,就是优质大红袍。
当你需要区分大红袍和肉桂时,更建议认准肉桂的标志性特征。
肉桂的标志性特征,少不了桂皮香。
茶香辛锐,闻起来类似卤肉料包里,卷成筒的桂皮。
因为气息相似,所以茶农在给茶起名时,才直接沿用。
肉桂的标志性茶味,体现在茶汤泡到尾水后,咽下喉咙时会有辛辣感。
对肉桂而言,茶汤的辛辣感从一开始就已经存在。
只不过在前三、五冲时,茶汤滋味丰沛,汤感醇厚稠滑。
茶水当中的辛辣感,被包裹在稠汤当中,难以细辨。
唯有到了尾水,茶汤醇厚程度下降之后,才会清晰浮现。
茶汤过喉,咽下瞬间,就像小蚂蚁在喉间爬过那样。
微微刺痛,但又妙不可言。
像是一阵力道恰好的按摩,越喝,越是让人欲罢不能!
《5》
提到岩茶的路人缘,不少新手会执着于母树大红袍。
甚至,还有人觉得,母树大红袍才是真正的大红袍。
不可否认,岩茶圈内里,母树大红袍早已经是“封神”级存在。
早在2006年,就已经保护性停采。
现如今,更是神隐于江湖,成为传说级那般的存在。
但“大红袍”这三个字,在岩茶圈内是多义词。
是公用商标、公用品牌;
是岩茶统称,是武夷岩茶对外的金字招牌;
是岩茶下属品种,与水仙肉桂并列,是岩茶的三大主流品种;
还是商品大红袍的简称。
从饮茶角度看,现如今,经过拼配的商品大红袍才是岩茶圈的主流。
有句名言叫,不论黑猫白猫,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。
喝岩茶,大可如此。
大红袍也好,肉桂也罢,它们都是岩茶圈内的佼佼者。
只不过从舆论热度上,岩茶江湖的热门弄潮儿,从大红袍慢慢交接到肉桂,而已!
肉桂和大红袍,没有孰优孰劣之分。
背一句古诗来看,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!
喝岩茶茶醉?喝岩茶翻江倒海?喝岩茶满口烟味?村姑陈给你支支招
武夷岩茶新手入门,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,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?
滋味不够,克数来凑,10克袋装岩茶为何悄然潜伏武夷岩茶圈?
过去的岩茶都叫大红袍,现在的岩茶都叫肉桂?
喜欢喝武夷岩茶的你,听说过岩茶里的“倒青”吗?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西湖龙井茶园。 钱晨菲 摄西湖龙井茶园。 钱晨菲 摄西湖龙井茶。 钱晨菲 摄西湖龙井茶园。 钱晨菲 摄西湖龙井茶园。 钱晨菲 摄3月16日,杭州官方召开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新闻发布会透露,今年西湖龙井茶龙井43品种将于3月18日正式开采,群体
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 张奇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,西湖龙井产于杭州,于清代获得盛名,美誉至今。今年夏季,杭州经历长达55天的高温,有的茶树叶片经不住高温暴晒被晒枯。随之,“西湖龙井九成被晒干”的传言四起。8月25日至27日,极目新闻记者走访了西
进入2月以来,我国已连续遭遇两轮雨雪天气。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,2月16日起至18日,本月第三轮大范围雨雪天气将“上线”,影响超25个省区市。虽说“瑞雪兆丰年”,但持续的雨雪天气也直接影响了今年部分地区春茶的上市。目前湘西、宁波等地的春茶已
碧螺春,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,故命名洞庭碧螺春。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,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。碧螺春茶是采摘一芽一叶为原料,制造500克特级碧螺春茶,需采6~7万颗芽叶。碧螺春茶外形条索纤细,卷曲成螺,满身披毫,银白
2022年洞庭山碧螺春上市了!原产地苏州洞庭东山农户自家山上茶园直销。现有三款碧螺春精品新茶:1.特级芽尖,2.特精品旗枪(一芽一叶),3.精品旗枪(一芽多叶)。同时接受明后雨前茶(炒青)预定!实景拍摄:从我家茶园到精品新茶的形成。我们可以
#普洱茶# 普洱茶紧压茶可分为茶饼、茶砖、沱茶等形态,这些压得邦邦硬的紧压茶,撬茶时经常让很多茶友不知如何下手。普洱茶为什么要做成紧压茶的形态呢?保持散茶的形态不是更方便吗?今天,旗舰店“藏品普洱”掌柜就来和茶友聊聊紧压茶和熟茶的优劣势所在
俗话说开门七件事: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。虽然茶不是排在最前面,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,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,并且拥有成千上万“谈茶色变”的饮茶爱好者。如今喝茶不再是简单的解渴,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,一种品鉴内心和人生的滋味,一种宁静
茶,是生活的诗意!从准备泡一壶茶,到品一壶茶,结果和过程都需要精心对待。品茶,是缓慢的过程,品其味,先苦后甜,就像阳光总在风雨后,最温暖美好,品茶的过程和结果都让我们去除浮躁,学会用心!对茶的热爱,是对生活的热情;有的时候,喝茶要的是一种心
怀化新闻网讯 “黑茶发了霉还能喝吗?”4 月21 日,一位姓刘的市民向记者咨询。刘先生告诉记者,他有喝茶的习惯,特别是喜欢喝黑茶。前几天,他到市场去买黑茶,发现店内有发霉黑茶。老板告诉他,发霉的黑茶是可以喝的,他对此表示怀疑。随后,记者采访
茶最开始源于中国,最初是因为药用价值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,"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".关于茶的药用价值,古今中外,都有很多的论述,近年来有更丰富的发展.茶本身不是灵单妙药,但在日常生活中的调理,调整,保养身体是很好的帮手,特别是